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

一篇散文

請假參加了教育局關於散文的講座,如沐春風,想在這裡分享其中的一篇:


且說香蕉皮。

第一個導演,先讓你見到一塊香蕉皮,再讓你看到一個人走過來,這個人踏著香蕉皮,跌倒了。我們一早知道結果,熱了一陣心或袖手旁觀幸災樂禍了一番。

第二個導演,先讓你見到一個人走過來,這個人踏著甚麼東西,忽然跌倒了,導演最後才讓你見到那塊香蕉皮。我們一早並不知道走著的人有什物危機,我們後來才那麼一下子恍然大悟。

第三個導演,他讓你看到的就是一個人跌倒了,這個人爬起來,走了,他再讓你看到另一個人走過來,拋下一塊香蕉皮。我們覺得真奇怪是不是,我們不幸災樂禍,不恍然大悟,還塞了一腦子的問號。

第四個導演,先讓你見到一塊香蕉皮,再讓你看見一個人走過來,這個人跨過香蕉皮,走過去了。我們預料他會重重的摔一跤,我們心裡正在想,有趣的場面來啦,但那個人,他跨過香蕉皮,安然過去了。

如果你是導演,你給我們看哪一種?如果你是觀眾,你喜歡哪一類?

(節錄自西西《開麥拉眼》的一段)


拍電影是這樣,寫作可以是這樣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